- 首頁
- 民文
- English
- 網(wǎng)站無障礙
- 舉報
- 登錄
《60年60人·拉薩講述》第十期
多吉次仁:“我們才300萬,還差得遠!”

“以前賺錢是鼓自己腰包
現(xiàn)在村集體的賬鼓起來了
老百姓在家門口就業(yè)
這種成就感,完全不一樣?!?/p>
說這話的
是加木村的黨委書記多吉次仁
從前他是個生意人
如今
他是全村人離不開的“主心骨”
如果你刷到過多吉次仁的抖音
你一定見過加木溝的
雪山、田野、瀑布、磨坊
還有一張張笑起來
褶子都帶著暖意的臉
但你也許不知道
鏡頭之外
他是村民口中
“不太會說話,但特別會做事”
的村書記
兩年前
他接下書記重任時
村里集體經(jīng)濟只有90多萬
有人說他“口才不好,可能干不好”
他卻只是笑笑
“把事情一件一件做好,
比能說會道更重要?!?/p>
他確實做到了
兩年時間
村集體經(jīng)濟從90萬躍升到228萬
今年預(yù)計突破300萬
他解決了村里40多人的就業(yè)
讓村民實現(xiàn)在“家門口掙錢”
他改造傳統(tǒng)水磨糌粑廠
讓“當(dāng)天磨、明天售”的
新鮮糌粑走向市場
他甚至和哥哥一起改造水磨動力設(shè)備
連一滴水都不浪費
走進加木村的糌粑廠
水磨緩緩轉(zhuǎn)動
黑糌粑的香氣撲鼻而來
多吉次仁說
“我們試過用電磨
但味道不對,還是堅持水磨,
傳統(tǒng)不能丟,技術(shù)可以革新?!?/p>
他說這是“笨辦法”
卻恰恰是最聰明的堅守
談起家鄉(xiāng)的變化,他如數(shù)家珍:
土路變寬了
土木房變安全了
通水通路通到了每家每戶……
但他只給自己打50分
“別的村集體經(jīng)濟已經(jīng)做到1000多萬
我們才300萬,還差得遠。”
鄉(xiāng)村振興需要什么樣的帶頭人?
也許不是最會說話的,但一定是
最踏實做事、最愿意彎腰
最懂把傳統(tǒng)變成財富的人
多吉次仁就是這樣的人
他讓我們相信:
真正的改變
從來不是靠說出來的
而是一件一件,做出來的
來源:中共拉薩市委員會宣傳部
《60年60人·拉薩講述》第二期:拉薩86歲朗杰次仁和“光頭強”蓋新房……
《60年60人·拉薩講述》第三期:拉薩35歲普布次仁緊緊抓住日喀則69歲羅布啦……
《60年60人·拉薩講述》第四期:54歲拉巴次仁背著80斤的“心肝寶貝”竟是……
《60年60人·拉薩講述》第五期:凌晨,拉薩街頭出現(xiàn)了一批人……
《60年60人·拉薩講述》第六期:拉薩尼瑪卓嘎有17個孩子……
《60年60人·拉薩講述》第八期:拉巴次仁開了30年的茶館,變成了這樣……
《60年60人·拉薩講述》第九期:尼泊爾來的蘇曼、云南來的周林高,都在拉薩……
分享讓更多人看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