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首頁
- 民文
- English
- 網(wǎng)站無障礙
- 舉報
- 登錄
《60年60人·拉薩講述》第九期
尼泊爾來的蘇曼、云南來的周林高,都在拉薩……

在拉薩奪底的一處手工匠人聚居區(qū)
敲打金屬的叮當聲終日不絕
周林高師傅坐在店門口
手握小錘
細致地敲打著一件銀飾半成品
他從云南來
在西藏一待就是三十年
“那時候,沖賽康、拉薩百貨,
就是全部的市場了?!?/p>
周師傅笑著說
如今,周邊商場林立,交通便利
民族手工業(yè)也越加欣欣向榮
2012年
政府規(guī)劃搬遷
百家工匠從太陽島
集體遷至如今這片區(qū)域
十幾年過去
這里已從百來戶擴展到五百多家
匯聚漢、藏、回、白、彝
哈尼、納西、土家等
多個民族的匠人
“我們都像兄弟姐妹一樣,
有困難互相幫忙。”
來自青海的李大哥
一邊操作著新式打磨機
一邊說道
這臺機器一天能打磨百來個半成品
再由藏族師傅進一步加工
機械并沒有取代手藝
反而成了傳統(tǒng)與現(xiàn)代銜接的橋梁
民族之間的交融不僅在工坊里
更走進了家庭中
周師傅笑著說
“大家彼此融合,漸漸就離不開了?!?/p>
這里甚至還有來自尼泊爾的工匠
“中尼之間的手藝交流歷來就有?!?/p>
尼泊爾青年蘇曼用不太流利的漢語說
“我打算在這里待三四年再回家,
以后還想回來?!?/p>
手藝
從來不分民族、性別與國界
它只認熱愛與專注
中尼兩國
在建筑雕刻風格上的交流源遠流長
尼泊爾古代工匠阿尼哥
是八思巴弟子
經(jīng)由西藏
將尼泊爾成熟的
鑄金、造像、建筑技術(shù)傳入我國
同時也在西藏留下了不朽的作品
“你做出來的東西,
能放上幾百年、上千年?!?/p>
周師傅眼神篤定
“它延續(xù)的,是我們的生命價值?!?/p>
小錘叮當
這從茶馬古道傳來的清脆敲擊聲
敲出周林高在拉薩的幸福生活
也敲定了同鄉(xiāng)們的生計和家園
一次次落錘,一記記回響
是各民族守望相助的生動音符
最終匯成一曲
溫暖、悠遠、和諧的
中華民族共同體和鳴
來源:中共拉薩市委員會宣傳部
《60年60人·拉薩講述》第二期:拉薩86歲朗杰次仁和“光頭強”蓋新房……
《60年60人·拉薩講述》第三期:拉薩35歲普布次仁緊緊抓住日喀則69歲羅布啦……
《60年60人·拉薩講述》第四期:54歲拉巴次仁背著80斤的“心肝寶貝”竟是……
《60年60人·拉薩講述》第五期:凌晨,拉薩街頭出現(xiàn)了一批人……
《60年60人·拉薩講述》第六期:拉薩尼瑪卓嘎有17個孩子……
《60年60人·拉薩講述》第八期:拉巴次仁開了30年的茶館,變成了這樣……
分享讓更多人看到